粘土胶体系统的分散相为高度分散的粘土粒子,且都带有电荷,将胶体溶液放在直流电场中,就可以发现带电荷的胶粒所带电荷符号。
当粘土胶粒分散在水中时,在胶体颗粒和液相的界面上就存在双电层结构。粘土粒子(胶核)对水化阳离子的吸附随粘土粒子与阳离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在外电场作用下,粘土粒子与一部分吸附牢固的水化阳离子一起移动。这部分水化阳离子膜称为吸附层。而另一部分水化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则向相反方向移动,这部分称为扩散层。吸附层与扩散层各带相反电荷,相对移动时两者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动电位或ζ-电位。即当胶粒对均匀的液相介质作相对移动时,所测出的电位差为动电位或ζ-电位。而粘土粒子表面与扩散层之间的总电位差称为热力学电位,用E表示。显然|E|>|ζ|。(见图1)影响粘土胶粒ζ-电位的因素,主要是粘土本身的状况(结构、有机质的含量)、系统中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
加入适当浓度的电解质(Na2CO3或Na2SiO3等),ξ-电位随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浓度极小时,ξ-电位是增加的,但是很快使ζ-电位达到最高值。若继续提高电解质浓度,由于吸附层内阳离子增多,扩散层变薄,ζ-电位降低。此时胶粒间斥力减小,泥浆失去稳定性,并引起聚沉。
图1ζ-电位示意图
ξ-电位通常可以用电泳法或电渗法测量,本实验采用电泳法。电泳法为观察胶体溶液与辅助溶液界面在直流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借以测定胶体的ξ-电位。因为此处界面的移动
即是由于胶体在液体中移动所致。若实验测得在t秒内移动s厘米,则电泳速度(即迁移速度)。
式中:H为平均电位梯度。
式中:V为所加电压,L为U形管内的导电距离。
由于u已知,即可按公式计算ξ-电位的数值
(绝对静电单位)或
(V)
式中:D是液体的介电常数,η是液体的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