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实验指导书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
    金属学与热处理I
    金属学与热处理II
    金属无损检测、焊接检验
    金属物理性能
    弧焊方法及工艺
    压力焊
    金属焊接性
    焊接冶金学
    热处理工艺学
    热处理原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材料学
    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热处理)
    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焊接)
    金属力学性能学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神奇的金属微观世界(开放实验)
    材料电子显微分析
    工程材料
    X射线衍射分析
    焊接结构
    钎焊工艺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Ⅰ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II
    应力腐蚀
    材料研究方法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无机材料岩相学
    超硬材料学
    超硬磨具工艺学
    普通磨料磨具工艺学
    超硬材料设备
    实验参量与测量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Ⅱ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Ⅰ
    无机材料工艺学Ⅰ
    无机材料工艺学Ⅱ
    无机材料工艺学Ⅲ
    无机材料专业综合实验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Ⅰ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Ⅱ
    无机材料力学性能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 材料物理专业 +
    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无损检测
    材料物理科学基础I
    材料物理科学基础II
    功能材料及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专业综合实验
    薄膜技术与表面物理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II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Ⅰ
    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实验
    高分子专业综合实验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C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 实验二 树脂结合剂普通磨具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2.树脂磨具配方

      2.1基本概念

      磨具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以及磨具的硬度、粒度、成型密度、组织号等具体数据就是磨具配方。它是根据磨具的使用要求和工艺性能,经过试验,生产实践和磨削鉴定而制定的。

      在树脂磨具配方中,磨具硬度主要依靠结合剂用量和成型密度来调节,增加配方的结合剂用量或增大成型密度,可以提高磨具的硬度,反之则可以降低磨具的硬度

      提高磨具强度的主要办法:⑴.提高磨具硬度、加大结合剂用量、增大成型密度以及采用混合粒度等方法都能提高磨具强度。⑵.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如半水石膏,玻璃短纤维等。⑶.加入适当的偶联剂(表面处理剂)等。此外还有一些非配方性的提高磨具强度的方法,如:⑴.对磨料进行酸、碱洗。如用0.2%的NaOH溶液洗涤磨料,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在700℃煅烧1h,使磨料表面变为粗糙表面,以增强树脂的粘结力,可使磨具抗拉强度提高30%左右。⑵.砂轮内部或砂轮表面使用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增强材料,可以提高砂轮的回转强度。⑶.用金属环加固砂轮,可以提高砂轮的回转强度。

      2.2树脂磨具的配方设计

      2.2.1制定配方的基本原则

      ⑴.满足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

      ⑵.要符合国家标准中有关强度的规定要求,以保证使用安全性。

      ⑶.在保证满足产品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原材料,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产品质量。

      ⑷.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配方具有良好的混料工艺性能和成型工艺性能有利于缩短硬化时间,提高设备生产率。

      ⑸.对于系统配方的制定来说,还应注意配方的规律性。

      ⑹.配方设计时除要考虑结合剂的种类、形态外,还要考虑磨具的形状,磨削加工要求等因素。

      2.2.2树脂磨具配方的设计方法

      这是磨具行业常用的一种配方法。其步骤如下:

      ⑴.在选择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经验数据,原料配比。

      ⑵.根据磨具要求的组织号,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各种结合剂量的成型密度,得出初步配方表。

      ①.对于配方中“以磨料的量为l00份,其它材料按占磨料的百分比列入”的表示法,其公式为:

      ②.对于“以构成磨具成型料的各种材料的总量为100份,每种材料占总量的百分数列入”的配方表示法,其公式为:

      ⑶.按上述设计的配方表进行配混料,制成硬度试块(P100×20×20)和8字块,记录料的干湿程度、成型压力和实际密度。

      ⑷.按一定的加热曲线进行硬化,硬化后的试块,经表面加工后测试试块的硬度,硬化后的8字块,测定其抗拉强度,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⑸.调整不符合的配方点,再进行试验,得出初步配方。

      ⑹.选择有代表性的规格,进行投产验证。

      ⑺.再经调整,最后确定正式的配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