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为18Cr2Ni4WA钢经900℃油淬后在透射电镜下摄取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该钢淬火后的显微组织是板条马氏体和在板条间分布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得到的衍射花样中有两套斑点,一套是马氏体斑点,另一套是奥氏体斑点。
图2 18Cr2Ni4WA钢900℃油淬状态的电子衍射花样
1.马氏体斑点标定(验证)
图3a)是一套衍射斑点
⑴.测定R1、R2、R3,其长度分别为10.2mm,10.2mm和14.4mm。量得R1与R2之间的夹角为90O, R1与R3之间的夹角为45O。
⑵.用查表法,以R2/R1及R1和R2之间的夹角θ查表,即可得出晶带轴为[001]。相对于R1的晶面是(h1k1l1),其指数为(110),与R2相对应的晶面(h2k2l2),其指数为(-110)。
⑶.已知有效相机常数λL=2.05mm·nm,可求得:
d110= d-110= 2.05/10.2 = 0.201nm
这和铁素体相应的面间距0.202nm相近。另一面间距
d3=λL/R3= 2.05/14.4 =0.142nm
此数值和铁素体d200= 0.143nm相近,由110和-110两个斑点的指数标出R3对应的指数应是020,而铁素体中(110)面和(020)面的夹角正好是45O。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相互吻合,从而验证了此套斑点来自基体马氏体的[001]晶带轴。
应该指出的是,α-Fe、铁素体、和马氏体点阵常数是有差别的,但其差别在10-10~10-11mm数量级,电子衍射的精度不高,因而不能加以区别。
图3 衍射花样标定 a)马氏体 b)奥氏体
2.残余奥氏体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验证)
图3 b)为另一套衍射斑点,量得R1=10.2mm, R2=10.2mm, R3=16.8mm。R1和R2之间的夹角为70O,R1和R3之间的夹角为35O。
根据R2/R1和θ1≈70O查表得膜面方向应为[011]。与R1和R2对应的斑点指数分别为11-1和-11-1。用矢量加法求得相当于R3的斑点应为022。
用衍射基本公式对晶面间距进行校核
d11-1=d-11-1= 2.05/10.0 = 0.205nm
此数值和奥氏体{111}面间距的理论值0.207nm相近
d02-2= 2.05/16.8 = 0.122nm
此数值和奥氏体{220}面间距的理论值0.126nm相近。根据夹角公式计算(11-1)和(02-2)面夹角应是35.26O,和实测值35O相近,由此证明了这套斑点来自钢中的奥氏体相。